當前位置:
主頁 >
生鮮+互聯網 >
生鮮行業洞察 >
湖北荊門66家示范家庭農場調查:經營規模與效益的影響因素
時間: 2017-06-19 10:33
點擊: 次
買新鮮,蔬菜配送公司(http://www.maixinxian.com/)
家庭農場經營規模及其效益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荊門市66家種植類示范家庭農場的調查
作者:丁建軍 吳學兵 蔬菜配送公司 http://www.maixinxian.com/
摘要:家庭農場良好的規模經營效益,對于應對“誰來種田”以及國家糧食安全應具有積極意義。本文以湖北省荊門市66家種植類示范家庭農場為例,在結合個案調查的基礎上,實證分析了制約家庭農場規模經營及其效益的因素,認為影響家庭農場經營規模與效益的主要因素有:資源稟賦、土地流轉、雇工狀況、農場主的管理水平以及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完善程度等,并從做大做強家庭農場的角度,提出了系列對策建議。
關鍵詞:家庭農場;規模及效益;制約因素;對策建議
在歐美發達國家,家庭農場已經成為一種典型的農戶自我經營、效率較高的生產經營形式。近年來,我國家庭農場數量快速增長,而且經營規模也呈不斷擴大的趨勢。然而對于家庭農場的經營效益怎樣,規模是否越大越好,多大的規模產生最佳的經營效益,制約家庭農場規模與效益的因素有哪些等問題,學術界鮮有論及。目前學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家庭農場內涵界定、比較優勢分析以及國內外經驗借鑒等定性分析方面。這對于我國快速發展的家庭農場而言,是遠遠不夠的。為此,課題組對以湖北省荊門市為例,通過對荊門市66家種植類示范家庭農場進行入戶調查、問卷調查,并對政府主管部門和農場主進行了座談交流,從不同視角搜集資料,結合典型案例,對影響家庭農場規模經營及其效益的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以期為政府制定扶持家庭農場發展政策提供參考。一、影響家庭農場經營規模及效益的因素分析
(一)資源稟賦因素
1、土地資源的先天制約。
一個地區的人口的多少、耕地面積的多寡、自然條件的優劣、地理位置的差異都制約著家庭農場的土地經營規模。就地理條件而言,荊門總體來說屬于丘陵和山區,不方便大規模的機械化作業。如在黑龍江一個種糧的勞動力開著拖拉機可以耕種300畝土地,一個家庭如果有3個勞動力就可以種9O3—1030畝土地。而在荊門,由于土地面積大而分散,大規模機械化作業的難度較大,勞動生產率難以提高,制約農業的經營規模。2、基礎設施后天制約。
近年來,財政對農業投入總體上有所增加,但對荊門等中西部地區而言,農業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結構不合理,嚴重滯后于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年老失修,排灌體系不健全、溝渠淤塞、農機耕道不暢通等,特別是水、電、路、渠等基礎設施短缺,加上政策對農業設施用地的限制,制約了農業規;洜I及其效益。調研顯示,66家示范家庭農場,有58家存在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問題,占總數的8Z8%。由于土地分散,水、電、路、渠等基礎設施不配套,加上農業建設用地的限制,無法建設冷庫、曬場、倉庫等,嚴重制約了家庭農場的經營規模和經營效益。(二)土地流轉因素
對荊門市家庭農場的調查情況來看,100%都進行了土地流轉,因此,土地流轉順利與否是家庭農場能否發展的決定因素,土地流轉問題是家庭農場發展要解決的首要問題。1、土地流轉的意愿。
就農場主而言,根據入戶調查的情況來看,66家家庭農場,年平均總收入達到139.4萬元,每畝平均收益達到3644元,高出普通農戶一倍以上,也不低于農民外出打工的收益。由于經濟效益較好,家庭農場擴大規模經營的意愿較強。調研顯示,準備進一步流轉土地、擴大規模經營的有36家,占比57.5%。農場主土地流轉意愿增加的原因有三:一是所在村組外出務工人員持續增加,土地流轉相對容易,甚至出現農場主被逼流轉的情形。二是家庭農場主認為經營土地越多,越會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視,能夠獲得更多的項目或資金支持,持這一想法的人達到89%。三是當地政府鼓勵家庭農場擴大規模,主要是出于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的考慮,認為擴大規模,才能取得較好的效益,同時也能解決無人種地的問題。就農戶而言,近年來土地流轉的意愿不斷增強,一是土地產出率相較打工收入而言大幅降低,隨著荊門市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農民就業充分,務工收入遠高于種田的收入。二是土地流轉價格逐年上漲,從早期的每畝303元左右到現在的600元以上,有的甚至更高。這對農戶有很強的吸引力。三是勞動力工資上漲,與其農戶自己種地雇傭人工,還不如將土地流轉后替別人打工劃算。2、地塊分散程度。
土地整理由于受國家項目資金的限制,短期大范圍推進的難度大,從流轉土地的情況看,往往零碎不集中、農田基礎條件較差,土地集中連片流轉不多。從下表可以看出,66家家庭農場,都存在地塊分散的問題,流轉的面積越多,地塊越分散。雖然家庭農場擁有農業機械比較多,但由于地塊分散,導致生產經營不便,管理難度增加,不方便機械作業,影響經營規模及其效益。地塊分散的原因除了原有農戶土地本就分散(考慮水源、肥瘦、遠近等搭配分配),及少數“釘子戶”不愿流轉外,與農戶流轉土地的個人喜好及土地流轉不規范有關,農戶往往愿意將土地流轉自己信得過的人,加上土地流轉期限長短不一,流轉各方難的面積越多,地塊越分散。雖然家庭農場擁有農業機械比較以協調。具體情況見表1。
3、流轉期限。
調研顯示,66家家庭農場,流轉期限長短不一,短的l一2年,長的10多年,大多數以5年左右的流轉為主,有}句簽有規范的流轉協議,有的只是口頭協議。由于流轉的不規范,且流轉時間較短以及存在的不確定性,影響了家庭農場主的投入。調研顯示,家庭農場主普遍缺乏長期發展規劃,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的動力不強,流轉過來的土地原來種什么現在大體仍然種什么,影響了家庭農場的經營效益。(三)雇工因素
雖然家庭農場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但家庭農場并不排除雇工,在農忙季節可以有一定的季節性雇工,也可以有一定的長期雇工。雇工對家庭農場的影響體現在雇工的技術水平、雇工工資以及家庭農場對雇工的監管成本等方面。1、雇工的素質較低。
研究表明,生產技術應用的程度就標志著生產規模的程度。技術應用水平越高,其規;潭仍礁,即技術水平越高,能夠容納的生產規模越大。目前,我國農業的科技應用程度是比較低的。據調研,目前留守在農村的勞動力大多為邁體弱的老年人,因此家庭農場在雇工問題上沒有選擇的余地,這些雇工大多文化程度低,難以接受農業新技術和新技能,必然制約農業規模經營及其效益。2、雇工成本大幅上漲。
調查顯示,66家家庭農場雇用的女性老年勞動力的目工資在70-90元之間,男性老年勞動力的日工資在l00一120元之間,年輕勞動力則在150元左右,長期雇用工月工資在2300一2800元之間。盡管勞動力工資很高,但仍然存在年輕勞動力無工可雇的情況。雇工因素對家庭農場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勞動力成本的大幅度提升,導致家庭農場的利潤空間下降。但總體來看,如果家庭農場的規模擴大,雇工成本占總收入的比重就越低,規模效益就越高。反之,如果規模過小,土地分散,不方便機械化作業,雇工人數必然增加,雇工成本上升,消解規模經營的效益。(四)家庭農場管理因素
家庭農場是以家庭為基本生產單位,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這種組織特征決定了家庭成員既是家庭農場的勞動者,又是家庭農場的管理決策者,家庭成員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家庭農場的盈利狀況和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家庭成員特別是農場主具有職業農民的素養,既有一定的資本投入能力、管理水平,又能夠使用先進農業技術和裝備,還有較強的銷售能力。從調研隋況看,66家家庭農場主,小學學歷l4人,初中學歷21人,高中學歷I3人,大專及以上l3人。盡管大部分農場主從事農業生產多年,實踐經驗豐富,但畢竟受學歷、理念等因素影響,難以承擔發展現代農業的重任。京山周和明家庭農場調查顯示,周和明本人只有初中文化,以前開著一家大米加工場,由于附近村民都到外地務工了,周在當地政府的鼓勵扶持下,流轉土地3450畝,但由于規模太大,農忙季節向其他村雇來的勞動力難以管理,農場發展缺乏規劃,造成虧損,最后被迫將2∞0多畝土地返包他人耕種。(五)農業社會化服務因素
農業社會化服務制約家庭農場規模及其效益的因素很多,比如產前、產中、產后的服務等問題,但據調研,主要有如下問題。1、政策扶持不力。
研究表明,政府的行政介入及其政策導向對促進家庭農場的創建和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從66家示范家庭農場的調研情況來看,政策支持的力度也十分有限。就財政支農而言,66家家庭農場,只有3家獲得財政支農資金,占比4.5%。2、農業技術服務落后。
目前荊門市平均每個鄉鎮只有2—3名農技服務人,且這些人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待遇又低,多數兼業,難以滿足家庭農場對現代農業技術的需要。3、金融扶持不力。
家庭農場要擴大生產規模,首先要大規模流轉土地、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如進行土地整理、以及水、電、路、渠以及倉庫、曬場等,購買農業生產資料,如農業生產機械等,前期投入很大。大多數家庭農場由于資金短缺,往往需要融資。調研顯示,66家家庭農場,自籌或民間借貸達到122億元,全部銀行貸款只有1773萬元,僅占融資總額的l42%,而且基本都是小額貸款,利息高達7S%,貸款難、貸款貴現象異常突出。4、農業保險保障制約。
目前,我國農業保險保障堅持“低保障、廣覆蓋”原則,以保障農民災后恢復生產為出發點,保險金額水平較低,農業生產面臨的風險大,不利于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以荊門市2014年種植業為例,以自然災害為主要保險責任,水稻作物保險費率為6%,保險金額為200元/畝,其中農戶承擔保費30%,賠付比例5O%一100%不等。與2014年每畝水稻650元的成本相比,保險金額偏低,保障水平低。二、對策建議
上述可見,家庭農場的經營規模及其效益受到生產經營者的能力、土地流轉隋況、農業機械化程度、雇工情況以及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完善程度,包括職業農民培訓、農業技術推廣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政府要加強對家庭農場的扶持、引導,推動家庭農場適度規模經營及其效益的提升。(一)推進土地整理和集中連片流轉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加快土地整理,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建議捆綁備類項目資金,重點投向大型家庭農場,特別是土地整治庭農場傾斜。同時,優先安排家庭農場承擔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中低產項目向家田改造、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測土配方施肥和新品種、新技術應用推廣等方面項目,不斷完善家庭農場的基礎設施建設,解決家庭農場的發展瓶頸問題。在土地連片流轉方面,建議在土地確權中推廣沙洋縣承包經營土地按戶歸并集中成功經驗,開展互換并地,以戶為單位按戶承包,實現土地連片成方不“插花”,為土地連片流轉創造條件。(二)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徹底改變現有的農技推廣體系,實行公益i生和市場化手段相結合。就農技服務站而言,要增加編制、提高待遇,在大力培訓現有人員的基礎上,引進現代農業科技人才,為家庭農場發展現代農業提供技術支撐。就市場化服務而言,對于自主聘請科研院所技術人員的家庭農場給予補貼,提高其積極陛。(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多渠道推動金融產品創新,發展創新家庭農場貸款擔保,簡化擔保手續,推廣風險補償基金擔保、信用擔保、土地承包經營權擔保、抵押擔保等,允許家庭農場用農業機械、土地經營權、房屋等財產進行抵押擔保,確保信貸資金到位。二是組建政府主導的擔保公司,作為家庭農場融資擔保補充,搭建引資平臺,鼓勵、吸引工商資本進入農村基礎設施領域,解決家庭農場的發展瓶頸問題。三是加快推進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建設,并通過財政補貼、減免相關稅收等方式引導、鼓勵商業l生保險機構開展農業保險業務,如主要糧食作物、特色產品的保險試點,逐步推廣農房、農機具、農業設施等保險業務,化解農業經營風險。(四)促進家庭農場規范經營
一是建立家庭農場檔案,明確家庭農場認定標準,對經營者資格、勞動力結構、收入構成、經營規模、管理水平等提出相應要求,不可盲目要壘大戶。二是加強家庭農場主的培訓。通過職業技能培訓、農業創業培訓、農業實用技術培訓以及外出參觀學習考察多種形式,提高家庭農場主的業務技能及綜合管理能力,推動家庭農場規范經營。三是針對家庭農場粗放式經營的特點,引導幫助家庭農場完善制度建設和財務管理,科學制定發展規劃,根據資源稟賦,選擇好自己的特色產業,選擇好經營模式。(五)家庭農場要注意處理好適度規模經營問題
一是堅持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因為家庭作為一個特殊利益共同體,擁有包括血緣、感情、婚姻倫理等一系列超經濟的社會資本紐帶,更容易形成共同目標和行為~致,而且擁有產權清晰、目標一致、決策迅速、勞動監督成本低等優勢,能使經營效益達到最大化。而如果大量使用雇工,則會監管困難、成本高昂等系列問題。二是堅持適度規模經營。調研數據顯示,荊門市家庭農場規模在50畝一103畝時,戶均畝產收入0.421萬元,100畝-303畝時達到最高的0.429萬元,此后隨著規模的擴大,效益不斷下降,在300畝一500畝時,戶均畝收入0.374萬元,500畝一l000畝時是0.326萬元,1000畝以上戶均畝收入0.274萬元,戶均畝平收益并非隨著規模的增加而增加,而是出現先遞增后遞減的趨勢,說明荊門市在目前的農業生產條件下,隨著規模擴大,出現了規模不經濟的情形。因此,在充分發揮家庭成員勞動能力的前提下,要因地制宜,確定家庭農場的規模,過小與過大,都達不到效益最優。
參考文獻
[1]朱博文.美法日家庭農場發展的經驗與啟示[J]農場經濟管理,2003,(02).
[2]張霞.我國家庭農場綜述[J].改革與開放,2015(11)
[3]李雙鵬陳永富.家庭農場發展中若干問題研究——以浙江省為例[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4(6)
[4]劉爽牛增輝孫正家庭農場經營體制下的“適度規模”經營問題[J].農業經濟,2014(1)
[5]陳永富曾錚王玲娜家庭農場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l3個縣、區家庭農場發展現狀的調查[J].農業經濟,2014(1)
●作者單位:
荊楚理工學院湖北荊門44800
長江大學經濟學院湖北荊州434000
買新鮮 蔬菜配送公司 http://www.maixinx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