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7-05-25 22:08 點擊: 次
買新鮮,蔬菜配送公司(http://www.maixinxian.com/)
回憶起3年前做出的這個大膽決定,西域美農創始人李春望坦言,當初他看中的就是武功優惠的物流快遞價格。“從烏魯木齊配送到東南沿海城市的物流,一單限重一公斤,價格為7~8塊,不僅首重單價高,續重費用也高;而把新疆及西北各地的產品集中到武功后再銷往全國,不僅一單限重提高到了3公斤,物流價格也降到了3塊5以內,續重一公斤也只需要幾毛錢到一塊錢。”
讓西域美農有遷址到武功的“底氣”,靠的就是武功縣近些年電商的迅猛發力。
2013年,隨著全國范圍內縣域電商和農村電商的興起,武功率先在西北地區開始發展電商。在搶抓”互聯網+“機遇的同時,創新性地走出了一條”買西北、賣全國“的農產品電商發展之路。如今,3年多時間過去后,現在的武功,電商產業又發生了哪些新變化呢?
農業大縣讓每單快遞便宜4塊多
地處陜西省關中平原腹地的武功縣,是典型的傳統農業大縣。2013年農村電商風起,武功率先在西北地區開始發展電商,但由于農產品上行模式尚未摸索出一條有效路徑,武功并沒成為風口上的那只豬。
作為西部縣域,武功不像重慶奉節,自帶臍橙這樣的產業帶,它做農產品電商的優勢在哪?在2014年就將公司遷址到武功的李春望看來,武功優越的地理位置條件,是吸引他來這里的首要原因。
“對于電商企業來說,倉儲物流十分重要,武功距離西安國際機場僅有40分鐘的車程。物流成本低,也是我們選擇從新疆搬來武功的重要原因。”李春望介紹,武功首重3公斤價格3塊5的物流成本在全國發展農產品電商的縣域中已是極低。此外,各大快遞企業紛紛來武功設立物流中轉站和來自當地政府的“給力”支持,也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活水和生機。如今,比起剛到武功一天3000單的體量,西域美農的業績已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現在平均每天的單量都會穩定維持在10000單以上。
與其他縣域初期所走的“自產自銷”路子不同,在將自身的地緣優勢發揮到極致后,武功在發展電商初期,便創新性地提出了“買西北、賣全國”的電商運營模式,并結合本地電商發展的實際情況,確立了“立足武功,聯動陜西,輻射西北,面向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思路,全力打造“西北電子商務強縣”的金字招牌。
武功縣電商辦主任董書奇告訴《電商參考》記者,一般電商立足點是賣,即怎么把本地產品賣出去,但武功在發展農產品電商的同時還提出了“買”。在當地政府的認識里,“一買一賣”才是完整的電商經濟,也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谶@點,武功采取“基地+公司+電商”形式,除銷售本地特色農產品外,還輻射帶動陜北紅棗、雜糧,陜南茶葉、菌類,渭北蘋果、核桃,關中肉奶類和新疆干果類產品等30多類400多種特色農產品在淘寶、天貓、阿里巴巴等網絡平臺上交易銷售。
從2013年開始,經過三年多的持續探索,武功電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立足地緣優勢,在“一買一賣”之間,不僅穩坐西北農產品電商第一縣“交椅”,還借由農產品電商打通了縣域電商經濟業態,實現了產業鏈的完善發展。
根據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武功全縣累計引進知名電商企業189家,帶動全縣電商日發貨8萬余單、日交易額500余萬元,全年電子商務零售額達到18億元。
在發展農產品電商的同時,打響了“中華農都•電商新城”品牌,“買西北、賣全國”成為全國縣域電商八大模式之一,并相繼榮獲了“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全國百縣百品十佳縣”“中華全國供銷系統電子商務示范縣”“陜西省電子商務示范縣”等多項殊榮。
地緣優勢減弱后,武功發展電商的底氣何在
“武功農產品電商之所以成功,關鍵在于它找準了自己的長處并努力發展。”共青團陜西省委農工部部長魏延安認為,武功充分地將本地交通區位優勢發揮出來,繼而形成了洼地效應。目前,武功縣入駐物流快遞公司40余家,包括“四通一達”、德邦物流等快遞企業,物流成本已實現陜西全省最低。
強大的物流讓武功走出了一條不同的農產品電商模式,但小煩惱也隨之而來,并在武功進入到發展本地農產品電商的第四個年頭后顯現。
事實上,武功也開始意識到,當農產品電商在新疆、寧夏等產業基地發展后,當毗鄰的禮泉等地緣優勢也十分明顯的縣域發展起了本地物流產業后,武功的物流倉儲集散地效果可能會隨之減弱。
根據阿里研究院的相關數據,武功近兩年農產品電商增長勢頭比較好,但增速卻在下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武功農產品電商到了發展平緩期,另一方面,隨著其他原產地電商的崛起,武功最初作為集散地的貨源模式出現了一些波動。
武功縣電商辦副主任陳其輝向《電商參考》記者介紹,從去年開始,武功已有意識地把“買什么賣什么”、“賣什么造什么”作為推動本地電商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和主攻方向。從目前的發展來看,武功電商產品的本地化生產趨勢正在加快。
“我們現在也鼓勵外來企業將生產環節放在武功本地。”陳其輝介紹說,目前武功已開始逐步把涉及生產、儲藏、加工、銷售各個環節打通,實現一二三產業的凝聚融合。
在武功發展電商初期就將公司搬來的李春望看來,從單一的物流集散中心轉而向通過電商融合一、二、三產發展的武功,這樣的轉變更有利于其做大縣域經濟規模。
他告訴《電商參考》記者,目前,西域美農在武功已種植了100畝黑柿子和20多畝黃菊。在他看來,一方面武功良好的電商氛圍為企業良性發展帶來了諸多助益,另一方面,從種植端就開始控制質量,繼而形成統一的原料標準,隨著企業在線上市場銷售武功原產地產品,其區域品牌的知名度也會隨之提升。
“從種植生產端抓起,和當地政府一起梳理產品,從包裝、銷售等全鏈路環節推廣農產品區域品牌,企業不僅得到了發展,還能獲取除銷售以外更長遠的收益,和縣域電商產業一起實現發展共贏。”
為了營造當地電商氛圍,武功政府除了為美農這樣的外來企業在本地建廠提供優惠政策,讓企業實現“大象起舞”外,還鼓勵本地企業通過電商實現加速轉型,讓這批起來的“螞蟻雄兵”為武功農產品電商實現線上線下的產業聯動添磚加瓦。“武功成立了農產品加工處理中心,幫助本地中小網商、企業樹立標準化生產意識,通過改進其原來不標準、不規范的加工生產作業方式,讓中小網商和企業做大做強,并逐步變為有品牌、有規模,并能夠正規化生產操作、符合SC食品生產許可認證的電商企業。”陳其輝說。
除此之外,為更好推動本地農產品上行,去年武功還與浙江大學農業品牌研究中心合作,推出了武功縣獼猴桃區域公用品牌——武功小子。浙江大學農業品牌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蔣文龍對記者表示,目前武功縣獼猴桃已經成為了秦嶺北麓渭河沿岸地區繼周至、眉縣之后的第三大基地縣。“建立‘武功小子’這個獼猴桃區域公用品牌,可以倒逼武功獼猴桃產業標準化生產,在和同類產品競爭時增加自身附加值。”
“目前,通過考核企業檢測標準、生產規模以及產品質量,武功已授權十幾家本地獼猴桃企業和農業專業合作社在網上銷售武功小子品牌獼猴桃。”陳其輝介紹,通過政府背書的形式,武功小子品牌獼猴桃行銷網絡,促進了武功地標農產品的上行。
記者手記:
在采訪武功本地銷售小麥制品的海沃皇家公司時,記者了解到,雖然近兩年武功本地的傳統農企也開始有意識地轉型線上市場,但由于缺少相關的電商專業人才和好產品,這些企業線上市場發展的路子目前走得還不是特別順。
以海沃皇家公司為例,公司董事長王肖棟說,他們有3萬畝的小麥種植基地,2015年開始對小麥實行深加工作業,今年開始發力電商,通過嘗試開淘寶企業店鋪銷售深加工后的掛面、石磨面粉、鍋盔等產品,但是總體的銷量還是不盡如人意。
“像我們加工的本地特色產品鍋盔,僅厚度就有10公分,最小的鍋盔都有30公分大。購買鍋盔的消費者留言說,買了一個星期全家三口都沒吃完。”這樣的現狀也讓王肖棟很是頭疼。他覺得,對于武功傳統的農產品生產企業來說,和線下市場比較,線上市場投資小,且利潤回報速度更快。
浙江大學農村電商研究中心副主任曲江認為,和江蘇沭陽有完整的電商生態體系不同,初期通過外引企業發展當地農產品電商的武功,目前應該在培育電商生態體系上下功夫。“網上的同類產品競爭太激烈,其實可以通過找一些產品的新賣點來附加產品價值。”
王肖棟說,今年他和武功本地擅長電商營銷的“核桃姐”袁小玉合作,雙方合作注冊了一家電商公司,在網上鋪渠道推小麥制品。“這回,我準備推現在在網上很流行的用小麥做的俄羅斯‘大列巴’面包。”對于王肖棟這樣的武功本地網商來說,真正深入了解消費者需求、通過研判網上流行趨勢打造深加工產品,不失為一條讓產品實現爆款小目標的新思路。
買新鮮,蔬菜配送公司(http://www.maixinxian.com/)